亞里士多德曾言,人類是社會性動物。
可以說,人類的社群屬性亙古不變。當代的社交平臺,前有QQ、微信、微博,后有抖音、快手,無論它們之間如何廝殺,社交類應用始終占據流量的大頭,因為社交本身卻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狂歡。
而放到商業領域,社交隱含的變現機會其實非常巨大,僅僅從近幾年活躍朋友圈的微商族群來看,社交電商的威力就已可見一斑。而帶有社交電商屬性的拼多多,更是在巨頭的縫隙中殺出了一條血路。
當傳統電商由互聯網人口紅利帶動的盈利空間已即將到達天花板,半飽和的市場使增量流量變成了虛偽命題,盤活存量流量就成了重中之重。這個時候,人們便將維新盤活的希望寄托到了“社交電商”這一新物種上。在第七屆中國電子商務年會中,中國電商委主任蘇軍更是直稱:社交電商已經處在一個巨大的風口階段。
永不過時的社交,能否適配電商成為新風口?
回顧近年,無論是電商出家的阿里巴巴、京東,或是社交巨頭騰訊、微博,無不在社交電商這一片領域進行了資本、技術或是玩法的布局。
去年三月起,以騰訊為最大股東的京東開始加重對京東拼購的扶持力度,同月和美麗聯合集團共同推出社交電商微選,而后在微信上線開普勒輕商城小程序;阿里被爆出擲下數億美金融資今日頭條,而其在抖音APP內增添的一鍵跳轉淘寶功能也表現了對社交電商流量的看好;抖音本身亦推出電商櫥窗功能,體現了抖音嘗試轉型自營電商的一份野心。而后起之秀的社交電商平臺,如鯨靈、云集、貝貝等,也在短短一年內分別獲得數千萬甚至數億的融資。
為什么在巨頭與投資機構的眼里,社交電商如此具有吸引力?
或許根源在于,通過社交引流的購買,從顧客自身需求驅動轉化到了熟人社交需求驅動,后者顯然比前者具有更高的頻次、更深的力度、更強的信任基礎。
據今日頭條內部員工爆料,一款旗袍商品在抖音投放廣告后,直接跳轉天貓,投放費用3天共600元,轉化達6萬多元。極低的獲客成本,極高的投資回報比,自然激發了電商玩家新的想象;與此同時,正如社交電商傳媒創始人方雨說的:“到今天為止,社交媒體資源還沒有被利用盡。中國有十億多的微信活躍用戶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許多群,這些群的資源并沒有被利用起來。社交電商對用戶的滲透,才剛剛開始。”
巨大的可利用資源,自然也讓坐擁流量的社交平臺很難不為之心動。然而,看起來風很大的社交電商,究竟是一個真正的風口,還是傳統電商尋覓突破的一個過渡手段呢?社交電商的可持續性,真的是局中人可放心依賴的嗎?
解放流量個體裂變,機遇更多還是風險更大?
“宇宙沒有中心,每個人都能成為中心”,用這句話來描述社交電商的個體裂變效應,再適合不過。
不同于傳統電商集約的中心化平臺,社交電商下放門檻,使任何人都能成為體驗營銷的參與者,大大解放了個體流量,并通過創收、增強認同等自驅動機制極大地擴充了消費引流場景與電商底層支撐。
相關報告顯示,2018年社交電商從業人員規模預計為3032萬人,增長速度達到50.2%,即社交電商行業的參與者已經覆蓋了社交網絡的每一個領域。
社交電商從業規模(創奇)
“社交的強關系推薦比智能推薦更了解消費者,所以通過社交產生的原生的信息流幫助消費者訂閱商品,這是我覺得社交電商發展迅猛的根本性原因。消費者是廣告的受眾、商品的購買者、體驗者,也是信息的傳播者,所以讓消費者對企業產生黏性和覆蓋,成為企業的傳播者,做社交推薦,這是目前最精準的推薦。”云集副總裁張鐵成如是說。
換言之,相較于傳統電商單純依靠數據技術分析需求,社交電商具有強大的天然優勢,那就是基于高信任圈子的精準化營銷。
俗話說,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,社交的群聚性驅動用戶更主動地關注其需要的特質或標簽,從而進入相對應的圈子,關注對應的KOL,可以說是客找貨,這便省去了廣告費用;而在各種層面高度貼合的社交群里所接觸到的推薦,自然會大大提高營銷的成功率,從而降低獲客成本,提高精準化程度。
其次,社交的高粘性確保用戶能被高頻地直接觸達,二次、多次地拉攏回頭客,而后逐漸形成富有影響力的社交電商生態圈。在配合AI技術的高效分析后,每個社交電商個體又能及時收到運營的直觀反饋,推動其不斷地改進和完善,加深對生態圈的耕耘。
同時,社交的多元性還能將多個圈子融合重組,又能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。因此社交電商從某種層面上來說,是能將精準化營銷做到極致的最好方式。
而從指標增長來看,社交電商的表現也并不讓人失望。
中國電商交易額及用戶規模(艾媒咨詢)
根據艾媒咨詢,2018年國內移動購物市場交易額將達到5.7萬億元,移動電商用戶則將增長至5.12億人;《2018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》亦顯示,2018年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1397.78億元,較2017年增長66.73%,增速遠超電商市場整體。甚至商務部預估,到2020年,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將達3萬億元,約占全部網絡零售交易規模的三成。
貝店總經理顧榮在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采訪時也表示,現在整個中國微信滲透率是淘寶滲透率的2倍左右,龐大的微信用戶群成為社交電商強大的紅利點,其發展速度超乎想象。
個體流量解放帶來的底層基礎,高信任體系中的精準營銷,加之強大的目標客戶(社交用戶)紅利,社交電商所蘊含的機遇之多不言而喻。但若從發展勢頭較猛的社交電商平臺入手,我們也不難發現諸多問題。
如不少微商魚龍混雜、擾人視聽,利潤在先品質在后;拼多多以低價分享拼團為賣點,卻存在監管難度大、假貨橫行、購買體驗差等弊端,飽受詬病;計劃年初赴美上市的云集,憑借發展下線變現社交流量,卻難以分隔開與傳銷的界限,有著被監管部門認定傳銷違法而罰款958萬元的前科。
無論是低價拼團,還是拉下線,都屬于目前社交電商的主流玩法,卻都存在著不成熟的方面。
有人說,社交電商是有生命的CRM,體現了從人機交互到人類交互的轉變。但相對于機器,人是不可控的,社交電商的發展將帶動極多的不可控個體,指數增加渠道的不穩定性與危機產生的可能。
盡管國家支持扶持社交電商,但對于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,監管機構必然不會姑息,這就意味著若嚴格的約束條令出臺,可能導致一段時間內社交電商在全體整改下陷入癱瘓。難以避免的政策風險,是懸在社交電商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。
除此之外,解放個體流量所帶來的中心下放,從另一方面來說可能也會導致電商在追逐流量的同時分散了中心,影響本身所建立的效率。因為從商業的根本邏輯來看,一種模式發展到最后,必然趨勢是規模化與標準化,這也就代表著個體中心的反溯源不可或缺。
只是社交電商的“大”化,又真的有可能實現嗎?專業化與平臺化又該如何與社交個體良好共存呢?
大規模化之路:社交平臺+電商,還是電商平臺+社交?
毫無疑問,在做大社交電商這塊,不光阿里系在動腦筋,騰訊系也從沒放棄。
其實,在剛過去的雙十一中,阿里就加入了組隊PK集人氣等具有顯著社交屬性的社交電商玩法;騰訊則是利用“即用即走”的小程序引流商家,以巨大社交流量賦能電商。盡管電商分析人士李成東在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未來單一的某個社交電商平臺是有機會復制一個淘寶的體量,因為目前通過拼多多的市場表現是有可以被預見的數據支撐,也會誕生新的“獨角獸”。
但是在這個等待周期里,巨頭并不會無動于衷,阿里與騰訊等在跨界上做的努力有目共睹,它們也確實才是真正擁有資本去運作社交電商新平臺的玩家。
雙十一社交電商玩法(天貓)
然而,跨界容易,野蠻疊加絕不可取。社交電商之所以能成功,還有重要的一點在于潛移默化的滲透。無論是誰,要想大張旗鼓地從社交電商發家,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。
微信電商小程序(艾媒咨詢)
除此之外,以阿里與騰訊為代表的電商平臺、社交平臺本身所帶有的產品基因實際上是難以被篡改的。人們對其的印象已經固化,再生硬地增添元素難免會氣血不暢,讓人覺得別扭,運營方面也容易出現問題。
如阿里斥資巨額,在社交上卻始終難有起色;微信至今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直接轉型電商,因為它知道這會導致核心用戶的排斥,甚至威脅到原有的用戶基數。把社交頭把交椅拱手讓人,顯然損失更大。因此把社交流量變現,對微信而言,是一個雙刃劍。
“社交電商的核心本質是電商,只不過利用了社交這樣的形式來完成社交電商的行為。它比原來的電商多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,它游戲化、交互性更強。但是所有變化的核心都是為了電商本質中的不變。” 啟明創投合伙人黃佩華這樣說道。
電商人顧榮也認為,流量池的前提在于,需要有相對完善的電商生態,比如現在的微信和微博。如抖音這類,雖然是當下的爆款,但電商的影子很模糊,它能夠成為一個導流的渠道,但無法成為流量池。
或許,未來的某一天,阿里做好了社交,如淘寶直播等,就能利用電商的本質在社交電商的賽道上飛馳。這個可能性雖然不那么大,但還是超過了社交平臺直接自營電商的可能。當然,二者擇一也并不那么明智,社交電商大規模化的方式除了以其為核心的獨角獸出現,還有一種方式是由電商平臺與社交平臺各取所長的高效合作,如阿里和微博的“U微計劃”、京東和騰訊的“京騰計劃”就是為了打通社交電商渠道的有效手段,這顯然能幫助電商平臺與社交平臺更快地找到社交平臺的正確路徑。
社交電商的未來在何方?
社交電商,無論是下一個風口,還是電商轉型期陣痛的麻醉,不可否認的是,在如今它的崛起,已經實實在在地沖擊了巨頭壟斷,影響了市場格局。
去年10月,QuestMobile發布的報告稱:同時安裝3個購物類App的用戶增長50%,只安裝1個App的用戶占比下降至40%以下;而拼多多、蘑菇街、微店、貝店、淘集集等社交電商均出現在了App Store購物類APP的前列,則展示了多元化的新電商結構。
可以說,社交電商是有可能成為一個具有可持續性的風口的。
但是,要做到這一點,最關鍵的,還是要提高社交電商的質量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提高品質也需要提高客單價,否則獲客成本低的同時卻以低單價收割低利潤,將失去社交電商在電商進化階段中真正的意義。推動優質內容生產,提高產品質量與回客率,帶動更高效的精細化運營,降低獲客成本的同時提高收益效率,才是社交電商成為風口所要面向的方向。
社交電商用戶注重質量(艾媒咨詢)
“9.9包郵很容易,但是99分的體驗很難。”誠如眾海投資合伙人李穎所言。
作為體驗式推貨的社交電商,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浙江省軟件協會 | 雙軟認定企業 | 軟件企業編號:浙RQ-2016-0157 | 增值業務電信許可證:浙B2-20110469
杭州市余杭區利爾達產業園1幢7樓
? 2008-2025 版權所有 杭州啟博科技有限公司
電話咨詢
免費試用
預約演示
獲取方案
2022 春耕計劃 好禮相送免費體驗 火爆全網的小程序
社群團購 + 新零售方案 + 跨境電商分銷 + 視頻號分銷方案 + 私有化企業定制方案,更多專業方案免費獲取……
電話咨詢:139-0650-1422